长葛律师陈晓峰亲办案例:拆解非法经营罪三大辩护核心

图片[1]-长葛律师陈晓峰亲办案例:拆解非法经营罪三大辩护核心-陈晓峰律师网

文章简介
企业主擅自销售医疗器械也可能犯罪?长葛某民营企业主被控非法经营罪面临五年刑期,竟因辩护策略扭转乾坤!究竟哪些关键点能改变案件走向?河南陈晓峰律师以实战解析辩护突破口。


办案手记:一起特殊医疗器械案的转机

去年在长葛市法院办理的医疗器械非法经营案令我印象深刻。当事人经营医疗器械多年,因疫情期间销售未注册的额温枪被立案侦查。公安机关移送卷宗显示涉案金额达80万元,一旦定罪可能面临五年以上刑期。首次会见时当事人反复强调:”客户催着要货,我真不知道要单独办证!”这句辩解成为后续辩护的突破口。

此类案件中,当事人往往对行业准入要求存在认知盲区。根据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》规定,二类医疗器械需办理经营备案凭证,三类则需经营许可证。通过核对产品目录,我们确认涉案额温枪属于二类医疗器械,为”未备案经营”而非”无证经营”的事实认定打下基础。


辩护要点一:主体资格精准定性

司法实践中常见将”未经许可”与”未达许可条件”混为一谈的情况。在某起许昌中院审理的农药经营案中,我们通过对比《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》第十三条和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五条发现,当事人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但超出范围经营特定产品,属于行政违法而非刑事犯罪。

关键辩护策略是厘清”违法性层级”:当行为人具备基础经营资质,仅存在部分项目未审批的情形,其社会危害性与完全无资质的”空壳经营”存在本质区别。通过向法庭提交同类案件的行政处罚案例汇编,成功推动案件由刑转行。

图片[2]-长葛律师陈晓峰亲办案例:拆解非法经营罪三大辩护核心-陈晓峰律师网

辩护要点二:客观行为危害性评估

许多非法经营指控忽视了对市场秩序的实质影响。去年办理的保健品网络销售案中,检察机关指控当事人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销售进口保健品。我们通过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确认:全部产品通过正规渠道报关,质量检测合格率达100%,且两年间0例消费者投诉。

《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五条要求行为”严重扰乱市场秩序”,但司法解释尚未明确量化标准。通过收集销售台账、完税证明及消费者证言形成证据链,论证经营行为未造成实质危害。法院最终采纳了辩护意见,判处缓刑。


辩护要点三:主观认知错误抗辩

在烟草专卖案件中,当事人常辩称”不知道需要许可证”。此时需要重点审查其从业背景:普通民众首次倒卖几条香烟,与烟草从业人员大量购销存在本质区别。某基层法院审理的案件中,我们调取当事人网购记录证实其首次尝试微商经营,与职业贩烟者存在本质差异。

根据最高法指导案例,对于非特定行业从业者,需证明其明确知晓准入要求才能认定故意。通过比对当事人手机数据未发现行业政策查询记录,结合其初中文化程度,成功构建认知不足的辩护逻辑。庭审中播放的讯问录像显示,侦查人员确实未曾提示许可要求。


辩护价值的深层思考

每起非法经营案件背后都是家庭的顶梁柱。曾有位当事人拿到不起诉决定书后哽咽:”要是早知道咨询专业律师,也不至于把代购副业做成刑事案。”这句话让我深感普及法律边界的必要性。

刑事辩护不仅是法律条文的交锋,更是对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”灰色地带”的精准切割。当涉案金额刚达立案标准、未造成实际损失时,通过赔偿违法所得、补办许可手续等补救措施,往往能争取到定罪免刑或缓刑结果。这些实务经验比空洞的法理更能挽救创业者的人生。


图片[3]-长葛律师陈晓峰亲办案例:拆解非法经营罪三大辩护核心-陈晓峰律师网

结语感悟
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催生诸多新型经营模式,但刑事法律红线始终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在长葛办理的数十起案件印证:专业辩护不仅需要精通法律条文,更要把握行业特性与政策演进。遇到经营资质困惑时,提前三小时的专业咨询可能避免三年的囹圄之灾。

陈晓峰律师在刑事辩护领域深耕十二年,代理案件涵盖许昌、郑州等多地法院。如需咨询非法经营罪等经济犯罪辩护策略,可致电15188506266预约研判案卷材料。每份不起诉决定书都是对法治精神的最佳诠释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4 分享
陈晓峰律师的头像-陈晓峰律师网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